確保德爾格檢測管檢測結果準確,需從檢測管本身質量、操作規范、環境控制、設備適配性、人員培訓五大核心要素入手,具體分析如下:
1.檢測管質量與標定
-預標定與校準:德爾格檢測管出廠前已進行兩年預標定,每批檢測管均單獨標定,確保初始精度。但需注意檢測管有效期(通常為開封后2年),過期或儲存不當(如受潮、高溫)會導致試劑失效,需定期檢查并更換。
-量程匹配:選擇與目標氣體濃度匹配的檢測管型號。例如,檢測低濃度水蒸氣(1-40 mg/L)需用CH23401型檢測管,若誤用高量程管(如20-1500 mg/m³的8103061型),會導致讀數誤差。
-批次一致性:每批檢測管在儲存期間定期檢測,確保同一批次內檢測管性能一致,避免因批次差異導致結果偏差。
2.操作規范
-取樣量控制:使用手泵或電動泵時,需嚴格按檢測管要求抽取定量氣樣(如10次抽樣)。取樣量不足會導致氣體與試劑反應不充分,讀數偏低;過量則可能使試劑飽和,讀數失真。
-讀數時間與方法:反應完成后,需在規定時間內(通常1-5分鐘)讀取顏色變化長度。延遲讀數可能導致試劑繼續反應,顏色擴散影響精度。讀數時需垂直持管,避免光線折射誤差。
-避免交叉污染:檢測不同氣體時,需更換干凈的手泵接頭或使用一次性濾膜,防止殘留氣體干擾后續檢測。

3.環境控制
-溫度與濕度:檢測管反應速率受環境溫度影響顯著。例如,低溫會減緩試劑變色速度,高溫可能加速副反應。需在檢測管標注的溫度范圍(通常0-40℃)內操作,避免惡劣環境。
-干擾氣體排除:若環境中存在與檢測氣體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(如醇類、石油烴類),需先通風或使用預處理裝置去除干擾物,否則可能導致檢測管變色異常(如出現綠色絡合物)。
4.設備適配性
-手泵匹配:德爾格檢測管需與專用手泵配合使用,確保抽氣速率和壓力穩定。使用非適配手泵可能導致取樣量不準確,影響結果。
-檢測管直徑與刻度:德爾格檢測管直徑較寬(通常12mm),刻度間距大,便于清晰讀數。若使用其他品牌檢測管,可能因直徑過小或刻度模糊導致人為誤差。
5.人員培訓與記錄管理
-操作培訓:檢測人員需接受專業培訓,掌握檢測管開封、取樣、讀數等關鍵步驟。誤操作(如用力搖晃檢測管、未垂直讀數)會導致結果偏差。
-記錄與追蹤:每次檢測需記錄檢測管型號、批號、環境條件、讀數結果等信息,便于追溯和審計。若發現結果異常,可通過記錄快速排查原因(如檢測管過期、環境干擾)。